hgch 发表于 2013-4-25 21:37:16

我国首次实现深海海底高分辨率磁异常测量

我国首次实现深海海底高分辨率磁异常测量自主研发集成多项地磁观测技术作者:陈惠玲 胡波发布时间:2013-04-25

为深入研究南海深海过程演变等基础科学问题,2013年4月8日,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六号”船全面完成了南海深拖磁测科考任务,首次在我国海域实现深海海底高分辨率磁异常测量,为我国深海科学探测积累了宝贵经验,推动了我国海洋调查技术的发展。南海形成和演化的历史与过程一直备受中外科学家们的关注和争议。长期以来,由于调查技术方法的限制,缺乏高质量地球物理资料的支撑,从根本上约束了中外科学家对南海这一重大科学问题的认识。为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南海深海过程演变”下设重点项目“高分辨率磁异常测量研究南海海盆扩张过程及洋壳磁性层结构与演化”,由同济大学、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和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WHOI)共同承担。据野外资料采集项目负责、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徐行介绍,“海洋六号”船于2012年10月-11月和今年3月-4月,分两个航次完成了“高分辨率磁异常测量研究南海海盆扩张过程及洋壳磁性层结构与演化”的海上科考,累计采集南海近1100公里和西南次海盆220公里的综合地球物理测量数据。科考中,磁测剖面穿越了两个次海盆的磁异常条带分布的主要区域,深拖磁测设备保持在近海底300~500米高度上进行连续测量,从而有效保证了高分辨率海底磁异常数据测量的精度和准确性。科考采用以深拖磁测为主要调查手段的综合地球物理调查技术。最具特色的是,其综合海洋磁力测量技术由五套地磁观测系统组成,包括:双拖鱼组合的磁力梯度测量技术、船载三分量磁通门测量技术、深拖动态激发质子旋进磁测技术、深海型三分量磁测技术和海底地磁日变观测技术,并分别布设于科考船、水面及深海拖体,从而获得了不同空间位置、更为丰富的地磁场总场强度和矢量的观测资料,为我国科学家重新认识南海扩张的历史、次序以及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式,更深刻地认识南海洋壳磁性层的三维结构、洋壳增生演化的模式以及新生代古地磁场的变化特征研究提供了高质量的磁异常测量数据。据悉,为实施这一任务,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积极开展相关技术方法研究,自主研发和集成了船载三分量磁测、深拖质子磁力仪以及深海拖曳的压载器等,较好地解决了深拖磁测数据万米距离的实时传输、深拖作业的水下定位、姿态状态监控以及信息采集等,保障了南海海盆深拖磁测科考任务顺利完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国首次实现深海海底高分辨率磁异常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