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ey 发表于 2014-5-12 20:32:29

东北农牧交错区水分条件的空间分异

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一个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和旱涝灾害发生的频率和程度,而水分条件的空间差异是决定东北农牧交错区自然景观分异、变化的主导因素。为了对近48年(1951~1998年)东北农牧交错区水分条件的空间分异及其与土地利用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本文选取了北纬40°49′~46°24′,东经115°41′~124°50′之间的区域作为研究对象。
  1 大气降水的空间分异
  研究区域的大气降水主要来自太平洋吹来的东南季风,降水量空间分布的基本形势是沿经度方向自东南向西北递减。降水量在一年中的变化、季节分配和降水变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对1951~1998年的气象统计资料分析表明,研究区域的年降水相对变率均在16%以上, 3~5月和9~11月的降水变率在28%以上, 6~8月的降水变率大于21%, 4~6月和4~10月的降水变率则分别为25%和17%。降水集中在5~9月份,与这一区域植物的生长季节相吻合。
  2 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异
  2.1 土壤潜在蒸散量及干燥度指数
  在确定土壤水分状况时,首先要计算土壤的水分平衡,而确定土壤水分平衡状况的关键是土壤潜在蒸散量的计算。这里采用经修改后的彭曼公式进行潜在蒸散量的计算。利用研究区内40个气象台站1951~1998年的地面气候资料,运用所编制的软件,输入纬度、海拔高度、年和月的平均气温、日照百分率、降水、相对湿度和风速的统计数据后,计算出月、季、年的潜在蒸散量及其干燥度指数。干燥度指数的计算公式为:D=fEt/P,其中Et为月、季或年潜在蒸散量;P为月、季或年降水量;f为随季节而变异的系数。图1显示的是研究区5~9月潜在蒸散量的空间分布,位于科尔沁沙地和松嫩沙地的站点具有较高的潜在蒸散量,辽西南低山丘陵区的潜在蒸散量也比较大;大兴安岭山地、河北坝上地区和辽河平原的站点潜在蒸散量相对较低。表1则反映了几个典型站点的年干燥度及其在年内的变化。其中各个地点冬、春季节的干燥度要大于夏、秋季节;年干燥度指数在总体上呈自东向西逐渐增加的趋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东北农牧交错区水分条件的空间分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