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探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42|回复: 0

地震解释技术的发展历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21 20: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复地震道分析
      快速傅立叶变换使得复地震道属性的计算非常简便,复地震道属性包括瞬时振幅、瞬时相位、瞬时频率。


层位和地层属性

     层位属性包括地层倾角、方位角,以及一些层间的属性,最早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

地震相干体
    相干体是对地震数据道之间相似性的数学描述,能有力指示地层的非连续性。相干体技术原来是Amoco公司的专利,1995年由Amoco公司的Mike Bahorich引进石油勘探业。地震相干体主要包括相似性算法、Sobel滤波器、特征分解、能量比算法

曲率
    构造面主曲率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裂缝发育的密度、方向、宽度和深度;而油层厚度及与之有关的裂缝孔隙体积和渗透率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构造面主曲率的影响。


谱分解
     频谱分解方法(Partyka 等, 1999)将地震数据处理成频率切片,而非时间或深度切片。从本质上说,将频谱分解算法(如傅立叶变换)应用到地震反射数据后,地震信息就转换为频率信息。这有助于解释人员浏览特定频率的数据,识别出全带宽显示中可能忽略的地层和构造特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物探论坛 ( 鄂ICP备12002012号 微信号:iwutan )

GMT+8, 2024-4-25 18:23 , Processed in 0.15545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